“提心吊胆”的纂刻人
被访谈者:不方便透漏 年龄:45 职业:纂刻人 联系方式:不方便透漏
访谈者: 官雨心 班级:数学1501 生活背景:城市
周日的天津阳光倒是温和,作为一个从南方来的妹子,我对北方文化尤其自己大学所在地天津文化,更是好奇的很,这次我和一个来自本土的妹子来到了津门故里――古文化街。刚进去就被里面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吸引住了,古旧的老楼透着一股祥和的气息,和记忆里的一般无二,说实话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个文化景点,也许第一次太小,我的目光只关注那个在按上勾勒着各种形状蘸糖的老爷爷。不过这次我把心思放在了那些“活的文化精髓”上。
这次我是带着心愿来的,想要寻找一个钦佩的民间高手。悠悠绵延的小道,熙熙攘攘的人群……最终我被一个专心致志刻着核桃的中年男人所吸引,忍不住按下了手机。
男人拿着手工刀在手里转动自如,好像天生就和这种东西契合一般,周围熙攘的人群似乎和他没有任何关系,清冷的店铺也丝毫对他没有影响。对,就是这种平静,一种文化传承人特有的平静。我在心里呐喊。
请允许我暂且称呼这位中年男人为A先生,实在是这位先生很是低调,要不是我们万般请求,恐怕连采访也进行不下去,可是自己又不甘心,好不容易见到一个竟然会刻小巧核桃的艺人,我的步伐怎么也迈不开了,先生被我磨得没办法,无奈之下只能答应略微回答一下,我顿时欣喜若狂。
先生没有抬头手下动作不停,我盯着店门前摆放的印章问了一句,“先生,这些都是您自己刻的么?”
先生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了下头,其实我此时对他手里的核桃早就垂涎不已了,一时不知道怎么开口,朋友倒是认真观察起那些印章来,忽然喃喃了一句,“没想到印章还可以这么好看。”我顺着她的目光看着她手里的印章,暗叹,还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,那是一个半椭圆形的印章,底部刻着一种古字,大概是小篆,介于孤陋寡闻,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。
正是这时先生抬起了头,凑近,低低得回答了我们的疑问,“博学慎思”,大概是我们渴望的眼神让他忍不住盯着印章向我们介绍起来,“这是闲章,是印章的一脉,是区别于姓名字号章的一类。广义地讲,它大概可以概括分类为‘吉语’、‘成语’、‘祝辞’印。闲章内容是‘包罗万象’的, 像是诗词,文句,箴言之类的都可以刻上去。”
我们俩听得甚是认真,似乎也跟着先生来到了印章的天地。“先生,这是怎么刻的啊?可以大致说一下么?”
“简单来说呢,先在印章表面取平去腊,在打磨打磨,因为一般新买的印章石都不平整。再根据刻字数量的需要,在印章表面平均分四个区域,去四边的中点,用钢笔画线,再根据字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刻刀,沿着字体的轮廓,先画出浅浅的线,防止刻的时候,刀头走偏,刻坏,刻好后,用水清洗印章,用印泥试试效果。”
听起来比较简单,但我也知道,这些只不过是个大概,要做一个精美的印章远不止这些。
先生似乎被我们打开了话匣子,又带着我们去看另一边的印章,“看到了么?这是名章,篆刻人名字的印章。”说着拿起了自己的意中品让我们欣赏,大概是对古文颇为不熟悉,我倒是对这些形状记忆更深,有长方形的,正方形的,还有那种像是电视剧里类似玉玺的形状的印章,总得来说,种类还是比较丰富的。
先生放下了手里的宝贝,仍然凝视着它们,轻笑了一声,“不过名章也是十分有讲究的,细讲一天都讲不完。”
“您平时忙么?我们看您一直拿着那个小核桃在刻。”
“还好,这种活细,有时候得好久才能完成一个作品,这也是没办法的事。”
我点了点头,“那您生意怎么样,我看您的店挺大的,尤其还是在这种旅游区,生意一定很不错吧。”
先生又继续手里的活,笑了笑,“还好吧,能养家就行。”
我也跟着先生笑了笑,又问,“那您的顾客都拿这些章做什么用呢?”
“纂刻这种艺术,是书法与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,具有十分独特的审美趣味。我刻的这些都是私人用的章,主要是那些写书法和绘画的人用的,你们应该知道,中国画最后一步总是少不了的就是盖印章,这是我国传统的习惯,刻印章一般代表着信守明约,郑重负责,当然了,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身份上的象征。”说话间先生又动起了他的手刻了起来,似乎刚刚只是个插曲。
透着薄膜我摸了摸那个煞是漂亮光滑的印章,看着底部鲜红的字体,“先生,印章的字体有什么讲究么?”
先生不停得转着手里的手工刀,“当然有讲究了,个人印章字体能彰显一个人的品味,所以我刻的章主要按照客户的喜好要求来选择字体,公章一般为宋体,私章宋体、楷体、隶书均可。但书画章要求为篆体且尽量为手刻为佳,最好是正宗的秦小篆,不要用现在市面上的美术用的美化篆刻体,正宗的秦小篆写起来,有那种古朴的味道在里面,对字画也是一种美感上的提升。”
“先生,我们特别好奇您为什么会选择这门行业,像是这种民间艺术,没有人领着恐怕很难进吧?”
先生笑了笑,“当初跟着一个老先生学的,看他在那像是变戏法似得能把一块破石头刻得这么精美,心里痒痒的,后来又跟着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,就更喜爱这门手艺了,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跟着老先生干,刚开始确实很难入进去,不过,天天拿着一块石头刻,慢慢得手感就上来了,又接着干了这么多年,到现在还不错。”
我发自内心为先生感到开心,“既能养家还可以干自己喜欢的,您真幸福。您可以跟我们讲一讲您是怎么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这种技巧的?”
“也没什么,就是练,你们不也讲究熟能生巧么,学习、手艺都是这样,根本上没有差别的,只要明天坚持,而且用心融入进去,学一门手艺养活自己还是没有问题的。”
听完这些话,我们相视笑了笑,“您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挫折啊,难过的坎啊之类的,可以跟我们分享么?”
先生抬了下头,复又低下,继续手里的动作,“没什么挫折,一路挺顺利的,学会了手艺再跟着懂行的人进去,基本没什么问题。都能解决。”
我笑了笑,“那您的事业还真是满一帆风顺的。您能跟我们说说您从您老师傅手里学到得最珍贵的手艺是什么么?”
先生面露回忆,“精神上的吧。一切手工技术皆由口传心授,传授手艺的同时,老师傅还传递了耐心,专注,坚持的精神,我感觉这是一切手工匠人必须有的特质,打造一件好的艺术品其实就是在打造自己的内心。”
我不住点头表示赞同先生的见解,“确实,很多人都感觉这只是一种重复机械的工作,甚至有一丝‘傻气’,其实不是,这种工作如果没有坚毅脚踏实地,精益求精的精神,很难完成一件作品,你们这种知难而进渴求完美的品质很值得我们学生学习。”
先生被我说得有些不好意思,憨憨得笑了一下,“也没什么就是看个人而已。”
我再接再厉,“您感觉做手工最重要的是什么?”
先生不假思索,“细节吧,对于我们这些手工艺人,最重要的就是细节,每一道工序,每一件作品,都需要精打细磨,专心雕琢,在质量上要精益求精,在制作上要一丝不苟,对完美要孜孜追求,其实都是这样,不这样,做出来得也不敢让别人看啊,尤其是这是旅游景点,津门故里,做得不好,也很丢人的。”
我点了点头又问,“那您的原材料平时都是从哪进的?”
“大概都是从浙江和江苏那里进的。你们如果感兴趣,我可以带你们看看原来的石头。”
我心里直呼,太好了,先生真的太善解人意,“您太好了,谢谢您。”
大概是我的夸赞弄得他有些不好意思了,他只是低着头把我们引向了另一边,那里我们看到了孕育那些宝贝的母体,不过是一些看起来很普通的石头。
先生似乎能看透我的想法一样,细细得解释起来,“印章的材料有多种,常用的价格又能接受的有寿山、青田等普通石料。高档也有鸡血、田黄等等。溧阳周城芦荡有一种叶腊石,就是一种刻印材料,市面上也有称溧阳石的。不过我基本上用寿山石和青天石,前者石质细润、高雅美观,是刻章的上乘材料。后者石质细腻清脆,也是刻章的上乘材质,刻石过程会有清脆的铮铮响声,专业篆刻家尤为喜用。”
我的心里很是震撼,看着那块普通的石头,实在无法想象一双手可以竟然可以把它们刻成一件件美妙的艺术品。比起这时的粗糙和刚刚摸到得光滑,这不得不让人感叹民间匠人独特的才华。
先生一直很平静,似乎觉得没什么大不了,眼光偶尔望我们一眼,继续不停手里的刀。
看着先生,我终于问出了自己最感兴趣的核桃,毕竟中学那篇《核桃记》已经成为我心中的一个梦了。“我看您很喜欢刻核桃,我能看看您刻的核桃么?”
先生了然,从屋里拿出了两个刻好的核桃。我兴冲冲得凑了过去,“这刻得是一串串小葫芦么?”先生笑了笑,“不是,是葡萄子。”“葡萄子?太神奇了!”我声音里克制不住的激动。“先生这都是怎么刻得啊,真好看。”
先生平静得为我们介绍,“先选好料,要选择适合雕刻的核桃品种,要纹路比较厚重的,比如:麦虎、南将、王勇等,不要选百花山这种纹路细碎的。”
“原来光是选材料都这么精细啊!”我不时赞叹。
先生顿了顿,“这只是选材料而已,在雕之前还要仔细观察核纹的每一个部位,特别要注意纹路的深浅变化,然后选出想要雕的作品主题部分,再用铅笔画出大体的轮廓,也可以用刻刀划出来,当然两者都不用,心里有这么一个位置就可以了,然后大体的设计一下次要的部分,不要设计的太细了,因为在雕刻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,如爆料、走刀等等,当然还会出现很多好灵感,到时一边雕一边设计会更好。”
我们认真听着,先生又继续,“就拿这种葡萄子的核桃来说,设计好后要用平口刀先雕出某一部位的整体大轮廓,然后再进一步刻细。因为葡萄串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这件作品的艺术效果.核桃由于材质的凹凸纹理,要根据这一自然纹理巧妙的设计利用,千万不要把凹凸纹理有意掺平了,而是充分利用这自然纹理,根据它的凹凸纹理来雕,因为一串葡萄它也是不规则的,在艺术上讲排列整齐没有对是失败的,所以对葡萄从艺术的角度来讲凹凸感强,同时一串葡萄的葡萄粒也要有对比,要有大有小,不能一样大,有的部位要露出葡萄筋,使其更自然,还有葡萄藤和叶处理更要精细一些,,在核桃上雕藤叶和橄榄有些不同,但大致是一样的,因为核桃的壳纹有非常相似老藤老叶的自然特征,需要巧妙的处理,如:凹凸不平的核纹就可以巧妙的处理成翻卷不一的老叶,更适合处理成攀爬的老藤,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永远是人类不可想象的艺术,只有巧妙的在大自然所创造的艺术上加入我们人类的思想,这才是艺术上天人合一的最佳效果,任何材料一定要尽可能的保留材料本身的特征……”
我看着先生眼神闪闪发亮,好似沉浸在了另一个世界,我们就那样静静得听着先生平静有力的声音,也来到了他的艺术之国。
先生似乎觉得自己讲得太多了,怕我们听不太懂,抿了抿唇,“然后后续还有钻洞,修细,打磨,打磨完后要用牙刷轻轻刷去打磨后留下的粉末,完成后再仔细对作品观察一遍,看哪一点还不到位还要修的,最后刷一点橄榄油,一件作品就才算完工了。”
我们听着自己平时完全接触不到的领域却津津有味,大概对修细想有更深的了解,我又问了先生平时都怎么修细。
“修细是一个需要耐心,智慧和经验的过程,它可以好比是一场漫长的手术,需要用到各式的刀具,在这一环节更多的是技术的积累,需要扎实的工底,钻完洞后有些地方比较细了,很容易雕坏,一定要小心再小心,就好像人在过独木桥一样,一不小心,一件艺术品很容易就沦为失败品,到了这时,葡萄就需要用平口刀和斜口刀把它修圆修光华,藤和叶的修细是不一样的,但是都得时时刻刻提心吊胆。”先生说问,又喃喃了一句,“看我,说这些你们也不懂。”
我们连连解释,“是不懂,不过您讲得好,浅显的道理倒是懂了一些,真是太感谢了。”说实话,先生一定是一个很认真的人,面对我们这样的外行,都像是对自己的学徒工一样,事无巨细,一点点带着我们领悟刻核桃这门艺术,我真的很感动。像是这种采访被别人敷衍了事的情况很多,我是何其有幸能采访到这么认真的匠人。
“您有没有想过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?”我问。
先生讪笑了一声,“就我这手艺,也不好意思传人啊,不要这样问了。”
“能的手工这么好,完全可以传承下去。”
“不,不,不,你们都太外行了,真正好的艺术品我还差得远呢,万不可再问这个问题了,我这手艺,只是一般而已。”
“您真的太谦虚了,再过个二十年,您一定是个很不错的名家大师。”
先生听了,连连摆手,“好了,好了,我要做生意了,你们自己先随便看吧。”
大概是自己的话让这位腼腆的先生有些不好意思了,怎么也不继续接受采访了,再加上客人来了,我就是再多的话也只能选择进先生的店看看,听先生说有些只是从别处进来的工艺品并不是他自己刻的,不过,我们还是认真看了看,本人私心里觉得还是先生的核桃好看,今天真是个不错的一天。
现在很多人讲匠人精神总是第一个想到德国日本,讲到精致准确的制作总是会先想到瑞士表,事实上我们中国的匠人精神也是随处可见的,就像今天我采访的这位先生。虽然平凡可是不忘自己工作的本质,不放弃任何一次对美的追求。这就是小人物的伟大,他们值得我们学习,尤其在当今创业创新的21世纪,更是不可或缺,没有匠人精神何谈创新呢!
调查问卷:
Q:您为什么会选择这项工作?
A:机缘巧合吧,不过最主要的还是我喜欢这门手艺,每天刻着这些,感觉很幸福。
Q:您是怎么学会这门手艺的?
A:先是跟着老师傅做学徒工,然后每天多练练,细心一点就慢慢练会了。
Q:您认为学这门手艺最重要的是什么?
A:最重要的肯定是要注意细节,像这种小东西,不注意细节是肯定不行的。当然了,这个过程尤为考验人的耐心,所以,细心和耐心最重要。
Q:您开店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挫折?
A:没什么困难啊,有人领着慢慢就开起来了,没感觉有太大的挫折。
Q:您的原材料都是从哪进的?
A:差不多都是在浙江那一片。
Q:您有没有想过把您的手艺传给您的孩子?
A:我这算什么手艺,说不得传承给他人之类的,我手艺算不得好。而且孩子还小,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我也做不得主。
Q:您对匠人精神有什么理解?
A:脚踏实地,精益求精!